 |
請問你們是怎樣解決模具詢報價難的問題?
發布企業:大矸鑫豐達模具制造品廠 2012-06-11 留言類型:專家答疑 |
浙江寧波北侖模具工業協會 回復說: 1.經驗計算法
模具價格=材料費+設計費+加工費與利潤+增值稅+試模費+包裝運輸費
各項比例通常為:
材料費:材料及標準件占模具總費用的15%-30%;
加工費與利潤:30%-50%;
設計費:模具總費用的10%-15%;
試模: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3%以內,小型精密模具控制在5%以內;
包裝運輸費:可按實際計算或按3%計;
增值稅:17%
2.材料系數法
根據模具尺寸和材料價格可計算出模具材料費.
模具價格=(6~10)*材料費
鍛模,塑料模=6*材料費
壓鑄模=10*材料費
模具報價估計
1、首先要看客戶的要求,因為要求決定材料的選擇以及熱處理工藝。
2、選擇好材料,出一個粗略的模具方案圖,從中算出模具的重量(計算出模芯材料和模架材料的價格)和熱處理需要的費用。(都是毛胚重量)
3、加工費用,根據模芯的復雜程度,加工費用一般和模芯材料價格是1.5~3:1,模架的加工費用一般是1:1。
4、風險費用是以上總價的10%。
5、稅
6、設計費用是模具總價的10%。
模具的報價策略和結算方式
模具的報價與結算是模具估價后的延續和結果。從模具的估價到模具的報價,只是第一步,而模具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后的結算,形成最終模具的結算價。在這個過程里,人們總是希望,模具估價=模具價格=模具結算價。而在實際操作中,這四個價并不完全相等,有可能出現波動誤差值。這就是以下所要討論的問題。
當模具估價后,需要進行適當處理,整理成模具的報價,為簽定模具加工合同做依據。通過反復洽談商討,最后形成雙方均認可的模具價格,簽訂了合同。才能正式開始模具的加工。
一、模具估價與報價、報價與模具價格
模具估價后,并不能馬上直接作為報價。一般說來,還要根據市場行情、客戶心理、競爭對手、狀態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估價進行適當的整理,在估價的基礎上增加10-30%提出第一次報價。經過討價還價,可根據實際情況調低報價。但是,當模具的商討報價低于估價的10%時,需重新對模具進行改進細化估算,在保證保本有利的情況下,簽訂模具加工合同,最后確定模具價格。模具價格是經過雙方認可且簽訂在合同上的價格.
這時形成的模具價格,有可能高于估價或低于估價。當商討的模具價格低于模具的保本價進,需重新提出修改模具要求、條件、方案等,降低一些要求,以期可能降低模具成本,重新估算后,再簽訂模具價格合同。應當指出,模具是屬于科技含量較高的專用產品,不應當用低價,甚至是虧本價去迎合客戶。而是應該做到優質優價,把保證模具的質量、精度、壽命放在第一位,而不應把模具價格看得過重,否則,容易引起誤導動作。追求模具低價,就較難保證模具的質量、精度、壽命。廉價一般不是模具行業之所為。但是,當模具的制造與制品開發生產是同一核算單位或是有經濟利益關系時,在這種情況下,模具的報價,應以其成本價作為報價。模具的估價僅估算模具的基本成本價部分,其它的成本費用、利潤暫不考慮,待以后制品生產的利潤再提取模具費附加值來作為補償。但此時的報價不能作為真正的模具的價格,只能是作為模具前期開發費用。今后,一旦制品開發成功,產生利潤,應提取模具費附加值,返還給模具制造單位,兩項合計,才能形成模具的價格。這時形成的模具價格,有可能會高于第一種情況下的模具價格,甚至回報率很高,是原正常模具價格的幾十倍,數百倍不等。當然,也有可能回報率等于零。
二、模具價格的地區差與時間差
這里還應當指出,模具的估價及價格,在各個企業、各個地區、國家;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其內涵是不同的,也就是存在著地區差和時間差。為什么會產生價格差呢,這是因為:一方面各企業、各地區、國家的模具制造條件不一樣,設備工藝、技術、人員觀念、消費水準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產生在對模具的成本、利潤目標等估算不同,因而產生了不同的模具價格差。一般是較發達的地區、或科技含量高、設備投入較先進,比較規范大型的模具企業,他們的目標是質優而價高,而在一些消費水平較低的地區,或科技含量較低,設備投入較少的中小型模具企業,其相對估算的模具價格要低一些。另一方面,模具價格還存在著時間差,即時效差。不同的時間要求,產生不同的模具價格。這種時效差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一付模具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價格;二是不同的模具制造周期,其價格也不同。
三、模具報價單的填寫
模具價格估算后,一般要以報價的形式向外報價。報價單的主要內容有:模具報價,周期,要求達到的模次(壽命),對模具的技術要求與條件,付款方式及結算方式以及保修期等。
模具的報價策略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模具的價格,影響到模具利潤的高低,影響到所采用的模具生產技術管理等水平的發揮,是模具企業管理的最重要的,是否成功的體現!
四、模具的結算方式
模具的結算是模具設計制造的最終目的。模具的價格也以最終結算到的價格為準,即結算價。才是最終實際的模具價格。
模具的結算方式從模具設計制造一開始,就伴隨著設計制造的每一步,每道工序在運行、設計制造到什么程序,結算方式就運行到什么方式。待到設計制造完成交付使用,結算方式才會終結,有時,甚至還會運行一般時間。所有設計制造中的質量技術問題最終全部轉化到經濟結算方面來??梢哉f,經濟結算是對設計制造的所有技術質量的評價與肯定。
結算的方式,是從模具報價就開始提出,以簽訂模具制造合同開始之日,就與模具設計制造開始同步運行。反過來說,結算方式的不同,也體現了模具設計制造的差異和不同.
結算方式,各地區、各企業均有不同,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也形成一定的規范和慣例。按慣例,結算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1)“五五”式結算:即模具合同一簽訂開始之日,即預付模具價款50%,余50%待模具試模驗收合格后,再付清。
這種結算方式,在早期的模具企業中比較流行。它的優缺點有以下:
1)50%的預付款一般不足于支付模具的基本制造成本,制造企業還要投入。也就是說,50%的預付款,還不能與整付模具成本運行同步。因此,對模具制造企業來說存在一定的投入風險。
2)試模驗收合格后,即結算余款。使得模具保修費用與結算無關。
3)在結算50%余款時,由于數目款項較多,且模具已基本完工,易產生結算拖欠現象。
4)萬一模具失敗,一般僅退回原50%預付款。
(2)“六四”式結算:即模具合同一簽訂生效之日起,即預付模價款的60%,余40%,待模具試模合格后,再結清。
這種結算方式與第一種結算方式基本相同。只不過是在預付款上增加10%。這相對于模具制造企業有利一點。
(3)“三四三”式結算:即模具合同一簽訂生效之日,即預付模價款的30%,等參與設計會審,模具材料備料到位,開始加工時,再付40%模價款。余30%,等模具合格交付使用后,一周內付清。
這種結算方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這種結算方式的主要特點如下:
1)首期預付的30%模價款作為訂金。
2)再根據會審,檢查進度和可靠性,進行第二次40%的付款,加強了模具制造進度的監督。
3)余款30%,在模具驗收合格后,再經過數天的使用期后,結算余款。這種方式,基本靠近模具的設計制造使用的同步運行。
4)萬一模具失敗,模具制造方,除返還全部預付款外,還要加付賠償金。賠償金一般是訂金的1-2倍。
(4)提取制件生產利潤的模具費附加值方式:即在模具設計制造時,模具使用方,僅需投入小部分的款項以保證模具制造的基本成本費用(或根本無需支付模具費用)。待模具制造交付使用,開始制件生產,每生產一個制件提取一部分利潤返還給模具制造方,作為模具費。
這種方式,把模具制造方和使用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利潤一體化,把投資風險與使用效益緊密地聯系起來,把技術與經濟、質量與生產效益完全地掛鉤在一起,這樣也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模具的價值與風險。這種方式是目前一種橫向聯向的發展趨勢。其主要特點是:充分發揮模具制造方和模具使用方的優勢,資金投入比較積極合理。但對于模具制造方來說,其風險較大,但回報率也較為可觀。
模具的結算方式,還有很多,也不尺相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努力使模具的技術與經濟指標有機地結合,產生雙方共同效益。使得模具由估價到報價,由報價到合同價格;由合同價格到結算價格,即形成真正實際的模具價格。實行優質優價。努力把模具價格與國際慣例接軌,不斷向生產高、精、優模具方向努力,形成共同良好的、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局面。這是模具設計制造使用的最終目標.
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需求。[2012-06-12 08:29:37]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模具系 回復說: 怎樣報價才有效呢?報價太高,容易嚇跑客戶,還是報價太低,客戶一看就知道你不是行家里手,不敢冒險與你做生意。對老客戶報價也不容易:他會自恃其實力而將價壓得厲害,以至在你接到他的詢盤時,不知該如何報價:報得太低,沒有錢賺;報得太高,又怕他把定單下給了別人。
有經驗的出口商首先會在報價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在報價中選擇適當的價格術語,利用合同里的付款方式、交貨期、裝運條款、保險條款等要件與買家討價還價,也可以憑借自己的綜合優勢,在報價中掌握主動。報價前充分準備
首先,認真分析客戶的購買意愿,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才能擬就出一份有的放矢的好報價單。有些客戶將價格低作為最重要的因素,一開始就報給他接近你的底線的價格,那么贏得定單的可能性就大。廣州市某進出口公司的曾先生說:“我們在客戶詢價后到正式報價前這段時間,會認真分析客戶真正的購買意愿和意圖,然后才會決定給他們嘗試性報價(虛盤),還是正式報價(實盤)?!? 其次,作好市場跟蹤調研,清楚市場的最新動態。由于市場信息透明度高,市場價格變化更加迅速,因此,出口商必須依據最新的行情報出價格--“隨行就市”,買賣才有成交的可能?,F在一些正規的、較有實力的外商香港、中國大陸都有辦事處,對中國內外行情、市場環境都很熟悉和了解。這就要求出口公司自己也要信息靈通。
所以業務人員要經常去工廠搜集貨源,對當地的一些廠家的賣價要很清楚。同時,作為長期經營專一品種的專業公司,由于長時間在業內經營拓展,不但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和價格變化歷史,而且能對近期的走勢做出合理分析和預測。選擇合適的價格術語
在一份報價中,價格術語是核心部分之一。因為采用哪一種價格術語實際上就決定了買賣雙方的責權、利潤的劃分,所以,出口商在擬就一份報價前,除要盡量滿足客戶的要求外,自己也要充分了解各種價格術語的真正內涵并認真選擇,然后根據已選擇的價格術語進行報價。
選擇以FOB價成交,在運費和保險費波動不穩的市場條件下于自己有利。但也有許多被動的方面,比如:由于進口商延遲派船,或因各種情況導致裝船期延遲,船名變更,就會使出口商增加倉儲等費用的支出,或因此而遲收貨款造成利息損失。出口商對出口貨物的控制方面,在FOB價條件下,由于是進口商與承運人聯系派船的,貨物一旦裝船,出口商即使想要在運輸途中或目的地轉賣貨物,或采取其它補救措施,也會頗費一些周折。
在CIF價出口的條件下,船貨銜接問題可以得到較好的解決,使得出口商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出口商保證所交運的貨物符合合同規定,只要所交的單據齊全、正確,進口商就必須付款。貨物過船舷后,即使在進口商付款時貨物遭受損壞或滅失,進口商也不得因貨損而拒付貨款。就是說,以CIF價成交的出口合同是一種特定類型的“單據買賣”合同。
一個精明的出口商,不但要能夠把握自己所出售貨物的品質、數量,而且應該把握貨物運抵目的地及貨款收取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對于貨物的裝載、運輸、貨物的風險控制都應該盡量取得一定的控制權,這樣貿易的盈利才有保障。
一些大的跨國公司,以自己可以在運輸、保險方面得到優惠條件而要求中國出口商以FOB價成交,就是在保證自己的控制權。再如,出口日本的貨物大部分都是FOB價,即使出口商提供很優惠的條件,也很難將價格條件改過來。所以到底是迎合買家的需要,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出口商在報價時多加斟酌十分必要。
在現在出口利潤普遍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對于貿易全過程的每個環節精打細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顯重要。國內有些出口企業的外銷利潤不錯,他們的做法是,對外報價時,先報FOB價,使客戶對本企業的商品價格有個比較,再詢CIF價,并堅持在國內市場安排運輸和保險。他們很坦城地說,這樣做,不但可以給買家更多選擇,而且有時在運保費上還可以賺一點差價。
[2012-06-13 16:17:40]
|
|
 |
 |
|
|